
很多人都对算命、预测、占卜、星座都很有兴趣,其实占卜预测起源于龟甲预测,演变为蓍草,如今以铜钱算卦居多。占卜的依据是天人感应学说,心动卦显,所以有不诚不占的说法。占卜最大意义是趋吉避凶,这一点来源于《周易》,所谓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告诉你如何面对现实,是利见大人奋发进取,还是潜龙勿用韬光养晦。发展到后来,出现的六爻预测
913
2019-08-11

目前,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大学还专门有一个收集全球“轮回转世”案例的研究中心,他们收集了几千个案例,尤其是关于儿童的“轮回转世”案例,大家可以上该大网站去查查。著名的“发现”频道还拍了一个纪录片,是关于一个冰岛的科学家专门到印度和斯里兰卡调查两个非常有名的“转世”案例的。总之,对于所谓“轮回转世”的思考,不要停留在信还是
995
2019-08-11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烈士杀身成仁,忠臣为国捐躯,能说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
786
2019-08-10

研究过看破相命理的,那道理一被发现就不难看出。八字中有所谓成格的,如仁寿格、炎上格、润下格之类,凡是成格都好八字、好命运;但又有所谓破格,就是既已成格,而其中又有于格不宜的五行,就成为破格了。破格的八字虽不就是坏八字、坏命运,而此成格的就差得很多了。 宋朝真宗皇帝时代,与欧阳修同时有一个宰相名叫王钦若的,
1027
2019-08-10

算命,即是指推测人命运休咎之行为,属玄学范畴。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命理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伏羲八卦,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 狭义的算命是指对人生辰八字(四柱八字、六柱预测)的推算预测;广义的算命则涵盖紫微斗数、看相(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等等,古代的占卜、青乌术、筮法等均属于算命范畴。社会
1205
2019-08-10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生死死,在死亡后,灵魂又轮回重新投胎成为另一个人,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印度教、fo教、婆罗门教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即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这一理念也在fo教传入中国后被道教吸纳。轮回理论源
943
2019-08-10

有人说:“胎儿一旦离开母体,呱呱落地之时,就注定了一生的命运。”所谓“一朝落地命安排。”相命学家就根据这个出生的时刻,作出种种命运预言。一生的幸运与不幸,就完全靠命运的主宰所赐予。而世人的贫贱富贵之间,往往相差太远,如此而论,命运之神的赐予,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运途阻滞的人,往往会仰问上苍:“为什么他人青云直
1132
2019-08-10

生而为人,于时间的长河总会发生点事情,这个事情可大可小。这本来就是客观事实,何来信不信之说。之于算命主要的作用是让人了解自我,圣人都日省三身,何况凡人。做到了了解自我便能趋吉避凶。算命只能作为人生的一个参考,并非绝对。如果事业、感情、生活全靠算命,这样的人八字都不用算,绝对不是什么好命。对于算命而言,准确率能达到百分之
982
2019-08-10

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只盯着结果如何,但菩萨知道,因上不真,果遭迂曲。六祖坛经:师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
1487
2019-08-10

因果,不仅仅是爱情,亲情,友情,都是因果缔结的。无论什么样缘份,都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算走在路上,一个不认识的路人瞪你一眼,那也是你的因果,只不过是很小的恶缘,他瞪一眼就报了。那么您们之间就结束了,以后不会见面了,如果再有缘接触了,您會很关心爱护对方,就成为善缘,那么又可以继续下去了。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因为菩
818
2019-08-10

因果是这样比如一个人相貌端重漂亮,他或许从前在fo前供过花。眼睛漂亮,或许从前在fo前燃过灯烛。比如一个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他或许从前施食过。比如一个人伪做出家人,实际不是出家,骗取供养,他会得无间地狱的报。比如一个人在寺庙吐痰,他会得入地狱的因。比如一个人嘲笑一个出家人吃饭像牛,后来他得到力气很大的报。比如一个人错
868
2019-08-10

六祖坛经:师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
925
20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