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本原
昨天一位特别喜欢探究原理的缘友,问十天干、十二地支是怎么来的,分别有什么意义。
其实作为普通了解,而不是学术研究的话,不需要知道那么原始的知识。文章简单说说。
《五行大义》曾专门对天干地支的起源与含义进行过考辨,说,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
说的是地支与天干,当初是古人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创立的。
远古轩辕黄帝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史官大挠创立了地支和天干。
东汉蔡邕的《月令章句》认为,当年大挠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占测天上星宿的运行规律,首创用甲、乙等符号给日命名,称为天干;用子、丑等符号给月命名,称为地支。
在实际运作中,和上天有关的事情就用日,也就是天干;和地下有段的事情则用地支。
古人认为,日为阳性,月为阴性,阴阳有别,所以才有地支和天干的名称。
天干的干字,起初也写作簳。
簳的意思,是植物的枝条与主干相辅相成,就像树木,既有枝条又有茎干,二者结成一体,共同构成树身,所以称为簳。
而地支的支字,最初写作枝。
枝和簳,象征地下和天上,即月与日,就像物体悬挂,高高竖立起来,昭然可见,以此来表示并认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但先贤智慧崇尚简明易认,所以后世一般把枝簳写成支干两字。
关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群书考异》有详细的说明。
甲,指万物初生之时,都是破甲而出。所以甲的本意是植物种子的外壳外皮,动物胚胎的胎膜胎胞。
这点在《易经》也有解释,说各种草本植物初生的时候,都是冲破种子的外壳而发芽、生长。
乙就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初生,都是弯弯曲曲挤轧出来的。
丙即炳,指万物出生之后,逐渐成长,越长越旺盛。炳也,万物炳然著也。
丁本义是钉子,后引申为壮健,所以丁为强,指万物强壮。
戊为茂,指万物生长后茂盛的状态。
己为纪,指万物都有其形状、体态、形态,可供人们认识、记录。
庚为坚,指万物成长的结果,都是收敛菁华接触果实,即繁衍后代的种子。
辛即新,指万物结出果实又获得新生。所以辛也有变化变动、改革、创新、巨变、新事物诞生和出现的意思。
这点可以查询一下历史上的辛年,近现代比较著名的,随便说几个,比如辛丑年、辛亥年、辛酉年。
这几个年份相关事件不详述了,对历史轴线比较敏感的同学应该能想到。
壬即任,指阳气从下面承载养育万物,从而蕴育出新的生命。
癸即揆,揆本意是测量、估量、揣测,指万物都可以被认识和把握。
子,即孽,孽与子孙有关,指阳气开始运动之后,万物便会从地下萌芽,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丑即纽,纽带为系,指万物萌芽之后继续生长。
寅为引,万物发芽后越长越高,从地下向上引出,直到延伸到地面以上。
卯即冒,指万物从寅的状态冒出地面,向上生长。所以寅卯为春季,植物破土,草木始绿。
辰即震,震即动,指万物受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而震动生长。
巳即起,指万物在生长过程中都会竭尽全力竞相向上生长。
午即仵,本意是对等、相匹敌,引申为万物在竞相生长过程中越长越壮大,越长越茂盛。
未即昧,指万物生长到一定阶段,阳气会下降,阴气会萌芽,这时便开始逐渐衰败,躯体开始虚弱。
申即身,指事物的躯体都已经长成,生长过程也就到此为止。
酉,说文解字说,酉者就也,引申为成熟、老的意思,指万物成熟熟透而老极。
戌为灭,指万物最终都会衰败而归于灭亡。
亥即核,也就是种子、果核,指万物在灭亡后,都会转化为果实,而果实当中又蕴育着新的生命。
所以易学绝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批人为了迷惑众人的胡编乱造。
它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大学问。它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大自然中及人类生活中找到依据。
拿到现代来讲,它涵盖广博浩瀚的内容,是很多学科,如哲学、科学、农学等等的综合。
九运将至,易学作为传统国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或能大放异彩,复兴昌盛。
天干地支的来源是什么?
谈到生肖与干支的关系,干支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研究者称,地支本是用来纪录物品或时间的图形,随着文字体系逐渐形成与成熟,地支原义已经消灭、取代本来的图形,只留下抽象化的符号,术数家再依据字形附会作为对十二生肖的想象,而选的动物基本上是常见图腾,并且读音或字形跟动物本身相近。
干支可能是两个不同族群,发展出两套不同的符号纪年系统。张之杰猜测,发展出干支系统并融合的族群可能是夏与商。因夏历为每年只有10个月的太阳历(每年10个月、每月36天)。而商部族采阴阳合历,以太阳纪年、以太阴纪月(每年12个朔望月)。迨商灭夏之后,两套符号系统搭配使用,才形成以干支纪年、月、日、时,与“六十甲子”。古人的“戊戌”、“己亥”等纪年方式,后衍生出了“生辰八字”等命理观。假如某人生于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中午12时整,那他的八字就会是:己亥(年)、丙寅(月)、癸酉(日)、戊午(时)等由八个干支所组成,故曰“八字”。
随着天干、地支、生肖、阴阳、五行等观念逐渐融合在一起,不仅影响中国哲学与世界观的形成,更深深烙印在广大华人的群体意识中,成为相当特殊的习俗与生活的一部分。
推荐内容
更多>>